早在18世紀,科學家就在電鰻中發現了電。后來他們發現,連我們人的身體里也帶有電。那么,植物體內是否也有電呢?
為什么當人的手指觸及含羞草時,它便“低頭垂首”害起羞來?為什么向日葵金黃色的臉盤總是朝著太陽微笑?為什么捕蠅草會那樣機靈地捕捉葉上的昆蟲?
發現了生物電以后,科學家們才逐步揭開了這些植物現象的神秘面紗。原來,含羞草之所以“害羞”(即葉片閉合),是因為葉片在感受到刺激時,可以立即產生電流。電流沿著葉柄傳入葉片內的小球狀器官,引起小球狀器官的活動。后者的活動又帶動葉片活動,使得葉片閉合。向日葵總是朝向太陽,是由其向陽面和背陽面的電位差同莖生長點的生長素相互作用所致。捕蠅草會捕食昆蟲,是昆蟲著葉時葉片產生興奮電流所致。
進一步研究證明,其它植物也同樣帶電。科學家將電極慢慢刺入一些植物的“身體”,就可以刺激出電脈沖。英國基德斯特市鐘表匠埃希爾在檸檬中插入鋅和銅電極后,所獲得的電流竟使電鐘工作了5個月。12個馬鈴薯分別插入間距1厘米的銅片和鋅片后,導線串聯后的電壓可以點亮1.5伏的電珠。
植物為什么會帶電呢?從宏觀上看,自然界是一個大電場,植物和大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因而被充了電。有關的科研證明,植物與大氣之間的電位差愈大,植物的生命活動就進行得愈快。從微觀上看,植物的光合作用、養分吸收、生長發育等,都伴隨著一系列電子傳遞和離子移動的過程。就拿光合作用來說,它實際上是光激發電子流動的過程。被激發的葉綠素分子猶如光電池,把光能變成電能,電能又通過電子載體轉換為高能鍵,貯存起來。植物的細胞膜也很像電能轉換裝置,細胞膜在光和重力感應下產生的正電荷,會變成各種生理活動的指令。當細胞膜的正電荷吸引帶負電的生長素時,會刺激莖生長。
植物電的研究為提高農作物產量開辟了新途徑。人們用電來刺激植物,已取得良好效果。如把高粱種子放在高頻電場中進行“電淋浴”,增產率可提高19%;用低頻電流處理小麥種子,可喚醒休眠的酶類,使發芽率提高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