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銷售季,最少不了的自然是掘苗工,他們常年奔走在各苗木地。日前,記者有幸見到了一位小有名氣的掘苗工——姚慶元。
掘苗是力氣活 更講究“技術含量”
今年63歲的姚慶元是金庭鎮下任自然村人,做掘苗工已有30多個年頭。現在他組建了一支掘苗隊,另外還有4人負責搬運樹苗。記者這次見到他時,他正在附近一處苗木基地里挖掘一棵紅楓樹。松土、挖溝、打泥球,一氣呵成,20幾分鐘時間,一棵紅楓樹就“捆綁”完工,而整個工序,都是他一人完成。
“后生哥,不要看著簡單,這個很花力氣的,沒有一定功底,做不好的。”姚慶元笑呵呵地對記者說,掘苗工除了力氣,更多的是技術。要使所掘的苗木成活率高,樹型基本保持原狀,關鍵是泥球要打得好。一般一棵苗木的泥球直徑要掘到樹胸徑的8倍,泥球的厚度至少要30厘米,這樣樹苗種下去才會長得好、長得快。
這掘苗到底有多難?記者向姚慶元請教,并嘗試著給一棵樹苗松土。“你首先要以樹干為中心,然后離它80到100公分開始挖溝,泥球打得好不好,這一步是關鍵。”姚慶元一邊指導著,一邊用鋤頭幫忙。不一會,記者的衣服就濕透了,腰也直不起來。
作為隊長,若沒有一定的看家本領,姚慶元是沒法帶這支隊伍的,所以幾個隊員都稱他為“姚隊”。“每支掘苗隊有一位負責人,隊員則是隨機組成,一般有5-10人。負責人一接到苗農的電話,就會按照要求組成掘苗隊。”姚慶元說。
起早摸黑是家常便飯 蚊叮蟲咬也習慣了
姚慶元介紹,這幾年苗木形勢沒像以前這么好了,但掘苗工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現在不單單在本地,有時候還被外地的花木老板請過去。“上海,江西,福建,有時候一年下來,有好幾個月都在外地干活。”如今會這活計的人越來越少,掘苗工的工資是一年一個價,年年都在漲。他記得最早掘苗時的工價是每天35元,現在已漲到350元,還管飯管煙。
“我家里有一些苗木地,但不能只靠這些苗木吃飯吧,后來發現掘苗木挺賺錢的,就開始學起來了。”回憶起當初學掘苗的事,姚慶元還是忍不住感慨了一番。“人是辛苦的,不過賺頭也是好的,算是有苦有樂吧。”他告訴記者,最忙時每天凌晨4點就得起床去掘苗,做上十幾個小時,回到家都是午夜了,累得躺床上就睡著,但第二天依然要早起繼續干活。
“現在做這行的基本上都是四五十歲的人,60歲以上的也有,但比較少了。”一旁的一位掘苗工告訴記者,掘苗木特別累,還講究技術,年輕人吃不了苦不想干,有些人想干還不一定干得好。另外常年在山里或者花木地里干活,蚊蟲叮咬是家常便飯,夏天還時不時碰到蛇。
像姚慶元這樣的掘苗工,目前在我市有上千人。他們常年奔走于全市各地,年收入多的10萬元,少的也有四五萬元。“快做不動了,打算再做幾年就‘收山’,趁現在還做得動,就多做點,也算是為本地苗木再出點力。”姚慶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