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冰瑤)叮鈴鈴,叮鈴鈴,急促悅耳的下課鈴聲響起,一群孩子沖出教室擠在校門口的小食檔,爭搶著買一種撒了些辣椒粉的油炸洋芋。威寧當地盛產土豆,人們用土豆制作出各種美味的小吃,當然,路邊也沒有別的零食,買得起的基本上也只有土豆了。
這里是國家級貧困縣威寧縣城附近的銀龍村小學。在中外園林建設有限公司草海項目部附近。
買完炸洋芋的學生們慢慢聚集在操場后方的長椅旁,用好奇的眼睛看著這里發生的一切,并小聲的討論著“這是在干啥子?他們是誰?”聽到這些,手扶“木屋”的我轉過身去對他們說“小朋友們猜猜我手中木屋要做什么用?答對有獎。”
“我、我、我、我知道”,一個小個子的男孩跳躍著舉起手,說道:“這一定是鳥窩,你看有窗戶、有小門,你們一定是想給我們威寧草海的候鳥一個遮風擋雨的家。”
我搖了搖頭示意還有沒有小朋友繼續猜,一個女孩看了下四周說道,這是存放書的地方,原來聰明的她看到了周圍我們擺放的各類圖書聯想到的。我點了點頭,從兜里掏出了一袋堅果零食遞給了讓她。女孩抓過零食羞澀的說了聲謝謝,一溜煙的跑掉了。
這時鈴聲再次響起,層層圍觀的學生們剎那間已消失不見。
中外園林項目部的鄭師傅,李師傅不慌不忙的繼續進行著他們手中的工作,雙手按著木架,釘木楔,原來他們是在為學生們加固書屋下方的底座,讓他們堅如磐石。經歷了木板釘裝、拼接、打磨、安裝等一些列工序,終于“小確幸”書屋初見落成。“小確幸”寓意微小而確實的幸福。
前期我們在集團及公司總部開展了“一本書傳遞一個小確幸,一份愛繪就一個童年夢”活動。我們將寫有大家寄語和希望的“小確幸”書簽藏于贈書內,并將全部的書籍放于剛剛安裝完成的書屋中,等待著孩子們翻開一本本贈書發現那一份份的驚喜。
天色漸黑,老校長吳榮華拎著一袋礦泉水走出教學樓遞給我們說:“快喝吧,大伙,大家辛苦了。剛剛在開教學會議也沒下來看看你們,這會兒快放學了才開完趕忙過來看看大家,謝謝你們為孩子們搭建的書屋。”他手扶著“小確幸”書屋仔細的看了看,沉默了好久…
再次目光與他交會時,他躲閃了一下,但我看到了他眼里的淚光。吳校長發現我看到了,趕忙用雙手擦掉淚水說道:“哈哈見笑了,有感而發,想起了當年,我們小學是1967年建設的民辦小學,我在這邊工作了40年。可以說學校重大的歷史變遷我都經歷過。起初我剛來的時候,年輕小伙一名,當時學校條件有限,翻修擴大校舍時,這里的一磚一瓦是我們幾個老師用背簍一筐筐背上去的。當時日子雖苦,但想著只要能給孩子們最好的也就值了。”
“就像你們現在所做的,謝謝謝謝”老校長一邊說著一邊伸出了雙手。我握住了那雙布滿滄桑、粗糙卻有著溫度和自己故事的雙手。他和這所學校的經歷好像不用再多說,我已經知道了一切。
熟悉的鈴聲又一次響起,這已經記不起來這是我今天在銀龍小學聽到的第幾遍鈴聲。看著拿著書包開心奔跑出來的孩子們,我暗暗偷笑,原來已然到了他們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放學了。但是孩子們并沒有像我預想的那般迅速跑出校園,他們反而往我和鄭師傅李師傅所在的地方跑來,我們的“小確幸”書屋再次被圍觀了。可圍觀僅僅是遠遠的,并沒有一個孩子靠近它,把書從中拿出來。他們只是遠遠的在指在討論。
這時老校長對孩子們說,“這是北京來的叔叔阿姨們為你們建造安裝的書屋,大家可以從里面取書閱讀,但是要記住書籍不準帶回家里,大家去看吧。”就這樣剛聽完校長的話,還沒有等我反應過來,我們的“小確幸”書屋就已經被緊緊的圍住。大家每人拿著自己喜歡的書散坐在花壇和臺階上久久不散。
“阿姨,阿姨,你看”一個小家伙打斷了被他們對知識渴望的興奮勁看呆了的我。說道:“阿姨,這書里你看還有北京的小朋友給我寫的留言呢,他希望我好好學習,有機會到北京找他來玩”我說“是啊,這是北京的小朋友帶給你們的小驚喜”。
“還沒有離校的同學們,請抓緊時間離校”廣播響起,圍繞在書屋旁的學生們紛紛歸還并擺放整齊手中的圖書向校門跑去,可以看出他們很珍惜“小確幸”書屋帶給他們擁抱知識走出村莊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