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綠色時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9次會議強調,建立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加強海岸線保護與利用,事關國家生態安全。要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理,嚴格濕地用途監管,推進退化濕地修復,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
濕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源之一,與森林、海洋共同構成地球的三大生態系統。近年來,隨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城市濕地的建設已成為市民的共同期待。加強濕地保護,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改善人居環境的迫切需要。
在旅游產業發展中,濕地和旅游一直息息相關。有研究表明,游客對濕地自然狀況的期望值和旅游引起的環境問題,會進一步促進政府部門對濕地進行保護和管理。因此,在濕地中開展生態旅游,不僅能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對濕地生態環境的保護,還可以對游客進行生動的環境教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在海南省的博鰲,生態濕地游已經成為全省旅游業的一張新名片。博鰲濕地位于萬泉河和南海交匯處,因其罕見的海洋濕地地貌,吸引著省內外的游客紛紛前來。而這個濕地景區,也只是海南島豐富美麗濕地資源的冰山一角。多年來,海南省在保護濕地資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做好保護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生態濕地旅游,并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其經驗和做法值得同類地區參考借鑒。近年來,海南省在加強保護水資源和濕地生態系統中,嚴格禁止侵占自然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對已侵占的要求限期予以恢復。同時,全省還積極強化水源涵養及紅樹林建設與保護,在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中加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力度。
對此,筆者認為海南省在加強保護水資源和濕地生態系統中所實施的一系列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果各地濕地公園的管理者們,能在開發利用濕地中逐步轉變管理理念,從打造漂亮的景觀式公園、打造旅游勝地中回到濕地公園建設的初衷保護和宣教上來,那么濕地公園將會得到更大發展。因為,唯有保護好在濕地中停留棲息繁衍的各種野生生物,廣泛開展親近自然的各種生態體驗、環境教育活動,才富有更加積極的保護生態意義。
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在濕地旅游開發建設和管理中,切實把握好“建、管、防、疏”四道關口,堅持以濕地環境容量和環境承載力為基礎,統籌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采取綜合手段,增強濕地環境的生態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全面協調發展,才能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